理论政策

理论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政策 -> 正文

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3-06-2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总书记还说,“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所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理论成果的集中呈现。

这部选读深入回答的新时代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和其他深刻命题,不仅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对应,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相对应,而且同新时代第一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三大战略任务相对应。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对这部选读深入回答的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作高度聚焦、提纲挈领的学习,一是有利于对其中146篇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进行按篇目归类的分类阅读和对回答每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一些重中之重篇目的反复研读,得以避开按时间排列的各篇著作在阅读时出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不时交叉转换的现象;二是有利于把回答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同党中央提出的三大战略任务作挂起钩来的对照式学习,怎么学的就照着怎么干,从而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比如,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应用这一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运用这一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注重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又注重解决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等等。

很明显,在这次主题教育和今后常态化学习中,始终坚持作这样提纲挈领、以纲带目的学习,就能收到“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之效,就能把这部博大精深、厚重隽永的著作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入脑入心入魂,就能扎实推动此次主题教育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创新理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早在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就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

在新时代第一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守党和人民在艰辛探索中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在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我们在学习领会这些创新理论时,须臾离不开对“新时代”这个关键词内涵外延的全面认识、精准把握。

通读这部选读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新时代之“新”,不仅“新”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上,而且“新”在新的国内外形势和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上,“新”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新”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中心任务上,“新”在新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上,“新”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上,“新”在新时代要坚持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新”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上,“新”在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新”在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新”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和新的对外倡议上,“新”在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上,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在此前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回答基础上,展现出锐意奋进、与时俱进和全面推进的特点。

——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确立的目标。

——强调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全体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在根本性质上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强调所谓“中国模式”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我们是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大国,难道还需要照搬别人吗?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与此相反,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

——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有一个突出特点并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个突出特点,体现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二是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此后又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从人民热切期盼中提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上,必须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回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在新发展阶段,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进改革行稳致远。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围绕这个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在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过程中,要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三个意味着”的重大意义。即: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强调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是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

——强调全党同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有始终牢记并全面做到这“三个务必”,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强调党在新时代要统揽好“四个伟大”。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强调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把握“四个重大”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阐明“六个必须坚持”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判断形势不准确,应对风险不主动,处理复杂问题顾此失彼、进退失据,往往都同没有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有关。

——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既书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鲜明旗帜,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进一步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展示出党在新时代创新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关键,就在于深刻回答了我们党是怎样立足于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和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对这个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一个重大论断,这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包含着两个历史大前提。第一个大前提,就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其中,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第二个大前提,就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其突出标志有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凝练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三是我们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四是我们党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把上述这两大历史前提归结起来就是: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既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一百多年、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且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在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回答上述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提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和期盼,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就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发展阶段,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强调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非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具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农业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贸易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以及智慧社会等十分丰富而具体的内涵与支撑。

——强调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大成果,就是概括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并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这条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一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二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三是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四是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统筹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助力和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推进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对外提出并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些体现天下情怀、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划时代意义的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上的四个重大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三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四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又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式现代化的制度性区别,既是理论概括,又是实践要求。我们要在各方面工作中努力把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

——阐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个重大原则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一道,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我们党就人类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提出五点主张。即: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指出各国政党有责任回答并坚守引领和推动各国现代化的“五个性”。面对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自胜者强。政党要把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勇毅笃行,超越自我,确保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独特的六个观,即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这六个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也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形成了鲜明对照。

——强调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

——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强调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外部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另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现在,我国就处在由大向强发展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发展得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西方国家打心眼里不愿看到我国赶上和超越他们,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加紧在我国周边进行战略布局,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

——强调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同步推进。其中,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强调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方法。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前进道路上,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就有了最可靠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指路明灯和定海神针。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现在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今天,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的特殊难题就在于:我们这个长期处在执政地位的大党,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的境地,长此以往就容易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要长长久久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要坚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另一方面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继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两个全面”,即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去适配和保障新征程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两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正是基于对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相互作用的战略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重点是进一步研究解决六个方面的独有难题:一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三是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四是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五是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六是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阐明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对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

——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强调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私,而天下自公。”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强调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强调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不能因为党内存在问题就削弱甚至否认党的领导,走到自断股肱、自毁长城的歪路上去。二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同时要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自我革命实效。三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捆住一些人乱作为的手脚,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四是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既要靠各级党组织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靠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行动,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

——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

——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党是领导一切的,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一个都不能少。

——强调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

——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强调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对党忠诚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鲜明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

——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初心使命作为“根”和“魂”,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强调尊崇党章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按党章要求规规矩矩办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

——强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同时要继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概括提出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从政治路线。现在需要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调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强调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靠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育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必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

——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强调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作风。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是对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必然要求,要体现在抓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各级干部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实际行动之中。

——对反腐败斗争作出两个方面的总体判断。一个是“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一个是“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决不能低估。如果严的基调稍有放松,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压倒性胜利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必须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必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决不姑息。

——强调在反腐败斗争中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强调“三不腐”,“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

——强调领导14亿多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增强八大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强调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概括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九大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二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三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四是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五是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推动治“四风”与树新风并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六是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管党治党,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七是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实效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八是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从党中央做起、从高级干部严起,一级示范给一级看、一级带领着一级干,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九是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一百多年来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大大增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探索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进行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在提纲挈领地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的上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同时,当然也需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还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等重大政治问题,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和怎样建设这个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的时代命题。此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党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改革问题,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党的创新理论还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问题,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中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部选读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文中写道:“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预示着在过去一百多年赢得了伟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